一次试模成功:从注塑车间到软件工厂
——制造业的确定性革命如何重塑 DevOps一、什么是“一次试模成功”
在模具行业,T0 试模(First-Time-Right Molding)指的是:
模具第一次上机,不返修、不调参,直接打出 100% 合格的首件。
它有三个硬指标:
背后是一套“把风险提前算尽”的系统:DFM 评审、模流分析、FMEA、工艺卡、首件全检,缺一不可。二、方天软件的“跨界复制”
2023 年,汽车零部件龙头 A 公司把同样苛刻的标准写进了软件合同:
“ERP+MES 也要像模具一样,T0 上线就能跑,不接受反复补丁。”
方天团队把 20 年服务模具厂的经验,原封不动地搬进 DevOps,形成了“软件 T0 六步法”。
三、T0 六步法:一张画布打通两个行业表格
复制
模具 T0 动作 |
软件 T0 动作 |
方天工具 |
目标 |
1. DFM 评审 |
需求-原型-代码三级冻结 |
DevSpec 基线库 |
需求变更 ≤1% |
2. Moldflow |
场景-数据-性能三维仿真 |
Digital-Twin Sandbox |
提前暴露 100% 高并发缺陷 |
3. FMEA |
代码 FMEA(214 条模具级规则) |
SonarQube+自研规则包 |
缺陷密度 ≤0.3/KLOC |
4. 工艺卡 |
上线参数卡(K8s 1,836 个参数) |
GitOps 一键发布 |
环境差异 =0 |
5. 首件全检 |
上线首日 24×7 全链路巡检 |
Prometheus 大屏 |
停线次数 =0 |
6. 知识回灌 |
T0 资产库沉淀 |
方天知识中台 |
下一项目复用率 ≥70% |
四、实战成果
• 缺陷密度:0.07/功能点(合同要求 0.1,再降 30%);
• 停线次数:0 次(传统项目平均 8 次);
• IT 支撑工单:下降 82%;
• 项目周期:比原计划缩短 4 周,相当于把“模具 T0”省下的时间又赢了一遍。
五、结语:把“不确定性”留给竞争对手
模具行业用 30 年证明:
一次试模成功本质上是“质量设计出来而非制造出来”的终极验证,需跨部门协同将风险前置解决。
前期多投入 20% 的确定性工程,后期就能省下 80% 的救火与补丁。方天的跨界实践说明:
只要愿意像对待钢料一样对待代码,
软件也能拥有和模具同等级别的“一次成功”。从此,“一次试模成功”不仅是注塑车间的荣耀,也是软件工厂的底线。